仗劳勤学网

计数器设计过程(计数器设计过程简述)

本篇目录:

74LS161和门电路构成九进制计数器,要求写出设计过程,并列出状态转换表...

进制是0~8,即0000~1000,只要在输出为1000时候,利用反馈清零,使计数器从0000开始重新计数。连接方式:EP=ET="1",CLK端-"cp",D3D2D1D0端-"0111",RD端-"1",C端-非门-LD端。

用74LS161和74LS00设计九进制计数器,就利用计数到9(即Q3Q2Q1Q0=1001)的状态产生一个复位信号,用Q3Q0的两个高电平经与非门74LS00输出复位信号。加到74LS161的MR(或叫CR)端,使计数器回0,实现改制。

计数器设计过程(计数器设计过程简述)-图1

进制计数器即显示0-8并在时钟脉冲作用下逐一递增计数,达到8后归零。所以初始设定A、B、C、D四个信号应该全部接低电平,代表从0000开始计数。

试用同步加法计数器74LS161(或74LS160)和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构成百以内任意进制计数器,并采用LED数码管显示计数进制。采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为同步加法计数器提供时钟输入信号。

用两个十进制计算器74160设计一个29进制计算器(求完整的设计过程)

LS160为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可以把两个74LS160做成异步的百进制计数器,一个做个位,一个做十位。

两片74160的四位二进制输出分别记为:Q00、Q0Q0Q03及QQ1Q1Q13。

计数器设计过程(计数器设计过程简述)-图2

是十进制加/减计数器,用两片就可以构成29进制加法计数器,利用29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将两片计数器清0,实现改制。逻辑图即仿真图如下,你可以不画数码管,那是为了显示仿真效果的。这是最大数28时的截图。

与74LS160的功能完全相同,都是十进制计数器。组成24进制计数器,利用反馈清0法,计数到24时,产生一个复位信号,使两个计数同时回0,实现改制,最大数是23。虽然利用24产生复位信号,但是并看不到24。

数字系统设计之用两片74160设计29进制计数器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设计计数器,并非是设计程序。是画出电路图,并没有代码。

计数器怎么设计?

1、两片74LS90都设置成五进制,构成25进制计数器,然后遇24清零。假设两片74LS90是左右摆放,左边设为片1,右边为片2。

计数器设计过程(计数器设计过程简述)-图3

2、(见图3)时计数器具体设计方案为:用两片74ls90芯片,一片控制个位,为十进制;另一片控制十位,为二进制。

3、运用上面告诉大家的公式算出i=3,所以将Q2和Q3连接与非门反馈至J、K输入端,如图所示。

4、秒脉冲发生器 秒脉冲产生电路由555定时嚣和外接元件RRC构成多谐振荡器。输出脉冲的频率为:经过计算得到f≈1Hz即1秒。计数器 计数器由两片74LS192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构成。

5、用门电路实现C=!Q13&!Q12&Q11&!Q10&Q03&!Q12&Q11&!Q10,C取反再与两片74160的/CLR相连,这样,当计数值为29时,马上复位变为0,有效计数值为0~28,就是29进制计数器。

6、设计 N 进制计数器,其有效计数范围是:0 ~ (N-1),清零法在计数器完成(N-1)之后,即计数器输出 N 之后生成清零信号,迫使计数器归零,输出信号有“毛刺”,所以清零法不是同步计数器的正确方法。

如何用74LS161设计十二进制计数器

首先,要用74LS161设计十二进制计数器,需要将74LS161配置为十二进制(或称为十二进制模)计数模式,并连接适当的反馈线以在计数达到12时复位计数器。

LS161的D1,D1,D2,D3全部接低电平,然后Q3,Q1,Q0接与非门输入端,输出端接在LD(同步置数端低电平有效)。就可以了。这是同步置数法。

ls161是四位二进 制计数器,本来一片就可以改成12进制计数器。可是,要用数码管显示出来,就要用两片计数器,一片计十位,一片计个位。

LS161是四位二进制可预置同步计数器,其引脚图和功能真值表如下:根据74LS161的真值表和同步置数的规则可以推出置数输入端输入数值应为0100,此时从0100~1111共12个状态,即构成十二进制计数器。

异步置0实现十二进制计数器:在计数器的状态为十二时输出一个复位信号,使计数器复位归0;同步置0实现十二进制计数器:在计数器的状态为十一时输出一个允许输入(ET)信号,将D0~D3全为0的数送到计数器中并输出。

首先把个位的74LS161改成十进制计数器并产生进位信号,向十位计数器进位。再利用24产生复位信号,使十位和个位计数器复位回0,实现24进制计数。最大数是23,逻辑图即仿真图如下所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数器设计过程简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