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劳勤学网

德性培养过程(培养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本篇目录:

符合品德形成发展特点的德性之教,是一种怎样的教

1、德育过程的操作特征是:德性之教是引发感悟之教;德性之教是促进内生之教;德性之教是心灵交往之教。德育过程的实施,在操作上需要有符合德育性质、符合人品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

2、立足教材,落实课程理念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的定义。

德性培养过程(培养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图1

3、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学会关心”德育模式是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它以“学会关心”作为基点与核心,是道德教育从“培养论”向“学习论”转移的过程,或者说,这一过程是道德教育重点由教育、培养逐步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

4、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5、德性表现出来是一种“发乎心”、“形乎外”的道德素质。它与生命融为一体,不因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最高层面的道德素质。而德性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学生自主构建。

如何构建小学德性课堂?

建构德性的有效方式:重视德性认知教育:加强认知教育是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

德性培养过程(培养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图2

要立足于思想品德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主体性,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焕然一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认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其结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一说还包括施教与受教活动。

德性培养过程(培养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图3

德育过程指的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答案】:定义:德育过程即依据德育目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通过学生 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 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整体性变化的过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培养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