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劳勤学网

资治通鉴成书过程(资治通鉴成书于哪年)

本篇目录:

资治通鉴成书于唐朝中期至晚期

1、《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19年,全书共294卷。

2、5年1月1日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资治通鉴》成书于1085年1月1日。

资治通鉴成书过程(资治通鉴成书于哪年)-图1

3、《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

4、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为什么《资治通鉴》是从三家分晋开始写的?

1、“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

2、三家分晋作为礼乐崩坏的典型代表,被放在了《资治通鉴》的首篇,用周威烈王随意破坏国家礼制的教训,让相关人员反思一下,很有震慑力。皇帝史从战国开始写更合适 给皇帝写参考书,自然要从有皇帝开始写。

资治通鉴成书过程(资治通鉴成书于哪年)-图2

3、《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是因为“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天下风云突变的年代,从他开始更能凸显《资治通鉴》的意义内涵,通古览今,警后世人。

4、在《资治通鉴》的开篇,以三分晋国作为开篇是为了评述史实,为后面的个人观点铺陈做预设。

简介司马光的生平及他是如何完成《资治通鉴》一书的?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今山西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年间进士,为官清廉正直。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资治通鉴成书过程(资治通鉴成书于哪年)-图3

司马光编写《资冶通鉴》的目的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可是客观上,《资治通鉴》一书也继承和完善了我国史书中的编年体记史的体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资治通鉴的创作历程

1、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2、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3、元丰七年(1084)书成。《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4、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资治通鉴成书于哪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